学医看学校还是看专业?眼科医生陶勇:填高考志愿的时候只需考虑学校
马上就到高考报考季。学医校还需考校每年都有家长和考生来问陶勇医生关于学医的看学看专科医问题,今天整理了几个大家普遍关注的业眼勇填漳州市某某电气运营部点,一并解答。生陶
1. 什么样的高考人适合学医?
医学生在本科阶段需要学习74门课程,还要经历硕士、志愿博士、虑学规培之后才能考主治医师,学医校还需考校成为正式执业的看学看专科医漳州市某某电气运营部医师,这个周期特别漫长,业眼勇填博士毕业就28岁,生陶规培3年,高考也就是志愿30多才能成为正式的医生。正式执业后,虑学也需要医疗、学医校还需考校教学、科研同步进行;年轻医生待遇低,工作时间长,压力大,还要面对患者可能存在的不信任,干着干着开始悔不当初的也不在少数。
所以,适合学医的考生应该:1.做好长期主义的打算;2.对救死扶伤的价值感高度认同;3.能从治病救人中获得高度满足。如果仅仅是看中了医生职业的稳定性,我建议报考之前一定要三思,因为没有热情和毅力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2. 学医只能做医生吗?
学医的出路很多,除了做医生,还可以去药企的医学部/销售代表、临床药物实验CRO、防疫站、医学出版编辑、基础研究,如果有表达天赋和绘画天赋,还可以考虑自己做自媒体或者是医学绘图。
3. 学医看学校还是看专业?
对于长期职业发展来说,专业更重要,不过医学生本科是内外妇儿都学,只有研究生的时候才选亚专业,所以高考的时候只需要考虑学校就行。
4. 对立志学医的年轻人,有哪些建议?
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不同于其他行业,医学行业不是吃青春饭的行业,是“越老越吃香”且“活到老、学到老”的专业,所以从一开始,医学生就要明白这是条长期的路,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想法,扎扎实实把每一个基础功打好,并且不要忽视临床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因为“解决临床问题”就是医生前进的动力。为了解决问题,可以借助科研手段,也可以请教年长的老师和同行等等,这个过程就是年轻医生不断提升的过程。
5. 医生应该如何看待医患关系?
最难的一点是要摆脱分别心,建立同理心。医患彼此尊重,相互平等,在理解的基础上共同寻找战胜疾病的办法。百年前梅藤更院长和三岁小患者相互鞠躬致敬的照片,一直感动所有人。
6. 未来人工智能会取代医生吗?
人工智能想要取代医生就得有两步必要条件,第一步是医生得把自己变成像机器,因为医生失去了情感,并不关注患者的故事,也不重视线下的情感的沟通的话,你把自己变成了机器,第二步才是人工智能去取代人形的医生机器。所以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持续地在医学的领域里面,去学会共情,学会沟通,学会去认识生命、认识生死、认识医学,我们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有温度立体医生,是人工智能所不可取代的。